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浙江科技型企业在抵御风险中体会创新带来的实惠

  新华网杭州9月2日电 题:浙江科技型企业在抵御风险中体会创新带来的实惠

  新华社记者璩静 张乐

  记者在浙江台州、绍兴、金华等地调研了解到,面对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次贷危机影响、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外部因素,许多浙江民营企业面临近年来最困难期,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坚持以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以优质产品占领市场、坚持走节能减排道路的科技型企业却开始体会创新带来的实惠。

  抱住主业不放松 做优做精占市场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恰恰是那些脚踏实地地专注主业的浙江中小型企业,在日趋紧张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

  在采访中,许多企业家对记者说,多年来抱住主业不放松,把主营产品做优做精,在企业盈利较好时没有放弃主业去赚快钱的做法现在看来是十分正确的。温岭市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建立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地方,勇于创新和敢于尝试一直是温岭人引以为豪的事。温岭市的浙江鑫磊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小型空气压缩机生产企业,去年销售收入6亿元,出口创汇5000多万美元。董事长钟仁志说,今年3月欧盟公司遭遇欧盟对中国小型空气压缩机作出反倾销裁决,中国制造的小型空压机进入欧盟国家将征收77.6%的关税,而在中国生产的三家意大利企业仅征收13.7%、10.6%和51.6%,这对欧盟市场占有率达六成以上的鑫磊公司来说是巨大损失,“但长期来看,这是一个机遇,一方面我们把工厂开到意大利去,让意大利工厂给我们代工,避开欧盟对中国空压机整机征收的高额关税。”钟仁志说,另一方面,公司两年前投入研发的两款新型专利空气压缩机在今年初已投入量产。记者在工厂里看到了这两款外形酷似“变形金刚”的小型空气压缩机,据介绍,这两种产品不受反倾销影响在欧盟市场销售很好,在美洲和中东等市场需求量大而稳定。

  钟仁志说,企业在12年飞速发展中,也有很多机会去涉足房地产、证券投资等领域,可他认为,企业不仅要专注主业,更要投入精力做精主业,尤其要克服办厂初期那种对国外技术“拿来主义”的弊端,研发质优、高附加值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在严峻形势和挤压市场中求新求变,最终占领细分市场。

  一些企业家向记者表示,自己的企业也曾是行业内“单打冠军”,可就是没有抓住时机进一步消化吸收最初引进的国外技术,提升优化企业产品结构,导致近年来鲜有新产品推出,产品质量也逐渐被其他企业赶上,靠原有销售渠道维持的市场占有率已渐渐滑坡,企业风险免疫能力降低。

  节能减排降成本 未雨绸缪尝甜头

  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拥有国内门类最齐、产能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基地,亚洲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纺织品交易中心。2007年,绍兴县全县年产各类化纤227万吨,化纤布56亿米,印染布139亿米,服装2.22亿件,纺织年产值1137.11亿元,纺织年销售收入1115.3亿元。绍兴县浙江国周纱线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提供染纱服务的专业公司,公司创立20多年来一直专注于印染业,目前市场份额和产量居长三角地区第一。国周纱线公司董事长金国周告诉记者,前几年,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公司将大笔的流动资金投向了管理升级和节能减排上。8年前公司与高校合作引入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运行至今,基本实现水、电、汽、煤全信息化管理。金国周告诉记者,色织行业是用水大户,染纱行业企业最大的成本就是能源成本,节能搞好了,成本就降下来了,节约能源就等于节约成本,浪费能源就是污染。金国周说,公司将生产过程中的冷凝水、冷却水100%回收后再用于生产,并对生产工序中的中水进行深度处理,仅此一项,就为公司节约用水175万吨,节省污水处理费161万元。

  “虽然整个纺织行业形势不好,可国周纱线的产量、销售额和利润同比增长30%,上半年订单依然很多。”金国周说,今年公司也遇到了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涨价的压力,但企业一直坚持的节能减排工作使企业近几年每年生产成本降低近50%,大大舒缓了经营压力。记者发现,那些根据自身特色,老老实实地一门心思办实业,在技术、产品、管理、节能减排等方面狠下工夫的企业,往往能不断提升产品层次,降低生产成本,牢牢站稳市场。